『中古史研究資訊』公眾號開通一周年小記(兼徵稿)
北固山上遠眺長江
『中古史研究資訊』
公眾號開通一周年小記(兼徵稿)
到今天(2016年10月10日),我一個人每天編輯推送的微信公眾號『中古史研究資訊』註冊整整一周年了!本來,也才一周年的時間,不必傷春悲秋地感慨。不過昨日晚準備今天推送內容時,在網上搜到了六年前我在『博客大巴』網站註冊的『中國中古史研究書評網』()博客,突然間十分悲傷!
這個2010年10月8日註冊的博客,至今也正好整整六年了,但除了最開始的10月8日發佈的孟憲實《李鴻賓:〈唐朝朔方軍研究:兼論唐廷與西北諸族的關係及其演變〉》一文,和10月9日發佈的孫繼民、杜立暉《〈五代十國制度研究〉讀後雜感》一文(其中2014年因為博客大巴自我清查,這兩篇文章也已經被撤銷顯示了),從當年10月10日開始,之後就一直沒碰過,乃至完全忘記,直到昨晚搜到才想起來曾經還有過這麼一個博客。直到2015年的10月10日,我在冥冥之中又註冊了這個公眾號。
六年前的10月8日,我還在讀研三,翻查那天的日記,其中寫道:
上網,收到網路城邦的郵件,說我長時間不登錄“中國中古史研究書評網”,即將被刪除,事實是在大陸登錄不了,那就刪好了。然後,在博客大巴註冊了一個帳號,重建了書評網,以孟憲實先生評李師的朔方軍一書之文章為開篇。
看來,我早已在臺灣的『網路城邦』註冊過一個博客(註冊時間已經想不起來,也懶得再翻查日記),可是因為大陸無法登陸,所以一直沒法上。於是,當收到郵件後,轉而在『博客大巴』註冊了一個新的同名博客。其實,那一天還發生了一件大事。可證中古史上『卯金刀』的讖言,流傳千年不絕。這是題外話。
當時,我肯定沒想到五年後,會有微信這個軟件,會有公眾號這個平臺。不過,當年沒能堅持下來的事,現在卻堅持了一年,想來十分悲壯!這一年來,對公眾號的經營,確實花費了我太多的精力。如果把這些精力省下來,也許我離發權威刊物,拿國家課題會更進一步吧?雖然有時候也會這樣去想,但一年來累積的11700餘位(截止昨天)關注用戶,以及數不清的留言、消息及用戶的支持與鼓勵,都能化為我繼續運營這個公眾號的動力!
當然,這個公眾號繼承的並不是『中國中古史研究書評網』的定位,而是我在『往復論壇』自2007年以來的學術信息發佈活動,故而也不必強為之說。不過我還是希望,在這博客大巴『中國中古史研究書評網』博客註冊兼停更六週年,以及微信『中古史研究資訊』公眾號註冊一週年之際,大家能夠繼續支持我的中古史資訊傳播工作。
具體而言,本公眾號十分歡迎中國中古史(秦漢~宋元)領域的研討會(兼沙龍、論壇、工作坊)詳細日程、新書出版信息(包括封面、版權頁、內容、作者簡介和目錄,有前言、後記更佳),以及各類目錄(包括期刊總目、某領域和某學者論著目錄)。提供的內容,最好當然是WORD形式,且以繁體字呈現。此外,一年來,原本想要及時發佈最新信息的我,已經慢慢將這個公眾號轉化為一個信息儲存庫。故而,會議信息只要不超過一個月;新書信息只要不超過一年,都在本號推送範圍內,以備日後集中查找和統計。最後,為了更好地繼承和發揚中古史學界前輩的治學精神,以及在某種程度上接續『中國中古史研究書評網』的未完成之志,本公眾號日後也將慢慢增加具體文章的數量。這方面,歡迎大家提供中國中古史相關的學者介紹·學者訪談、學術書評、領域綜述、具有方法論意義的理論文章和學者治學經驗談等。以上所有內容,可發送至:
現在,學術類公眾號如雨後春筍,內容和排版設計也日新月異。希望我這個沒有技術含量,稍微有一點學術營養的號能夠堅持到下一個雙十節!
回顧一年來的經營,首先要感謝QQ郵箱日復一日地給我發郵件推薦我註冊微信!其次要感謝2014年時,夫人給我買的第一部目前仍然在用的智能手機!最後也最重要的是,得感謝鎮江童嶺兄對我的鼓勵!否則我也不會想到要註冊開通這麼一個公眾號。前天,也就是2016年10月8日,我在從上海虹橋回西安北的高鐵上經過鎮江南站時,眺望了曾在2007年7月11日登臨過的北固山(看地圖可能是九華山,不過當時想到的是北固山),也是一個巧合吧!
2016年10月10日
太史政
紫微居
(北固山孫總理遺訓)